污染物排放控制基本从三个方面开发:
- 直接处理排放的污染物;
- 改变生产工艺流程,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;
- 改变原料构成,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。
第一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,但需要投入并没有经济效益,采取这种方法肯定会增加生产成本,降低产品竞争力,一般污染物排放单位不会自动处理,必须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的压力下,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。这种方法需要以尽量低的成本,达到政策允许排放的目标。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转费用。尽量争取可以回收部分投资。如烟气脱硫技术,有的可以回收石膏;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发酵,可以回收沼气等。
第二种方法需要改变工艺,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,但可以一劳永逸的减少污染物排放,特别适合新建企业。如生产硝酸铵化肥会排放有害的氮氧化物废气,处理非常困难,需要高压高温,只能分解成没有用处的氮气,但如果改为生产尿素,同样的原料,产品质量更高,还不会排放上述的废气。造纸含碱废水处理也非常困难,但如果上碱回收工艺,即可以回收碱,又可以减少难处理的废水。但改变工艺并不是可以用于所有的工业,有的没有合适的技术,有的不适应现有的工艺,如碱回收就只适合用木材造纸,不适合用稻草造纸。所以新建厂一定要充分调研,选好最合适的工艺,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污染。
第三种方法同样会增加成本,但比第一种方法简单、经济。如烧煤会排放烟尘、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,只要改为烧油则不会产生烟尘,如果改为烧低硫油则大大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。但低硫油肯定要比煤的价格贵,虽然贵可是比处理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投入低的多,但这种方法同样会受资源来源的限制。对于像日本这种所有能源:煤、石油都要依靠进口的国家,这种方法就比较可行。
由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强制污染者降低污染物的排放,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则有相当大的市场,这方面越早执行控制污染政策的国家,控制污染技术开发的越好,并可以出口。
污染 |
---|
| 污染种类 | 空气污染 | 酸雨 · 碱雨 · 北极雾霾 · 大气扩散模式 · 全球黯化 · 蚱蜢效应 · 全球变暖 · 臭氧层空洞 · 氯氟碳化合物 · 悬浮粒子 · 烟雾(霾) · 气胶 |
---|
| 水污染 | 富营养化 · 海洋废弃物 · 油外泄 · 热污染 · 城市径流 · 水质 · 死水 · 生活污水 · 地表径流 · 悬浮固体 |
---|
| 土地污染 | 生物修复 · 植物修复 · 除草剂 · 农药 · 重金属 · 肥害 |
---|
| 放射性污染 | 核裂变产物 · 放射性落下灰 · 急性辐射综合症 |
---|
| 其他污染 | 热岛现象 · 光害 · 噪音污染 · 基因污染 · 工业污染 · 船舶污染 |
---|
|
---|
| 其它污染物 | 垃圾 ·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· 内分泌干扰素 · 环境雌激素 |
---|
| 污染控制 | 环境监测 · 资源回收 · 垃圾分类 · 污染物排放控制 · 环境污染控制 · 活性污泥法 · SBR污水处理工艺 · 生物膜法 · 厌氧法 ·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· 污水妥善处理率 · 污水处理 · 旋风分离 · 工业发酵 · 填埋 · 垃圾焚烧 ·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· 水污染控制 |
---|
| 对生物的影响 | 生物放大作用 · 生物累积性 · 生物浓缩性 |
---|
| 事故 | {{亚洲污染}} · 水污染事故列表 · 台塑仁武厂污染事件 · 湖南省儿童铅中毒案 · 日本四大公害病 · 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 · 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 · 林园事件 · 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· 2010年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 · 2011年中海油康菲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 |
---|
| 国际公约 | 巴塞尔公约 · 蒙特利尔议定书 · 京都议定书 · 斯德哥尔摩公约 · 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 · 巴黎协议 · 水俣公约 |
---|
| 政策 | 污染者自付原则 · 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 · 污染源监测 |
---|
| 主要组织 | 美国环保局 · 欧洲环境署 · 日本环境省 · *环保署 · 环保部(香港环保署) · 绿色和平 · 绿党 |
---|
|
规范控制 |
- AAT: 300191233
- GND: 4000107-6
- LCCN: sh85112316
- NDL: 00932471
|
---|
|